南京扬子医院 | 添加到收藏夹
健康百科
Health Encyclopedia
当前位置:家庭保健
“出伏”后身体最怕3件事!养生记住这6点,秋冬少生病
8月18日,“末伏”的最后一天,意味着今年“三伏”终于落幕,正式“出伏”。“出伏”后该如何养生?一起来了解。

“出伏”后的一个多月,为什么要格外注意?

“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交替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也会随之调整。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薄弱,加之“夏日无病三分虚”,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消耗,人体正气未复,易被病邪所侵。

从“出伏”到秋分的这一个多月,是一年中气温波动较频繁、幅度较大的时段,而身体最忌“一冷一热”。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心脑血管系统。这段时间,心肌梗死、中风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增强养生防病意识尤为重要。

“出伏”后有“三防”

1.防“秋老虎”咬人

“秋老虎”指“出伏”后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持续时间从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整体气温较高且闷热。

2.防“秋燥”伤人

“秋燥”是“出伏”后天气逐渐干燥引发的常见问题,常表现为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咳嗽等症状。

3.防“秋乏”扰人

经过夏天的消耗,人体进入周期性休整阶段,易产生疲惫感,即人们常说的“秋乏”。

“出伏”后养生记住这6点

1.吃得润一点

此时,饮食核心在于润。人们可多吃百合、蜂蜜、梨、银耳、牛奶等润燥食物,多吃西红柿、芹菜、萝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果,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肥腻的食物。

2.心情好一点

“出伏”后,随着自然环境逐渐干燥、萧条,人易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人们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适当运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

3.喝水多一点

预防秋燥的关键是多喝水。人们在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各喝一杯温水,也可多饮荷叶茶、玫瑰花茶等。

4.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人易感到疲乏无力,这是换季的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缓解“秋乏”,保证充足睡眠最重要。人们可相较夏季增加1小时睡眠,或通过午睡补充睡眠,同时要坚持早睡早起,减少熬夜。

5.穿得暖一点

“出伏”后昼夜温差变大,人们需注意早晚防寒,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满身大汗后立即冲凉,尽量不开空调睡觉。

6.通风勤一点

“出伏”后气温渐降、雨水渐多,空气中的霉菌遇适宜条件易在载体上繁殖。人们需注意勤通风,可选择晴朗天气,将衣物、床单等晾晒在通风干燥处,减少霉菌滋生。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

网站首页医院介绍科室介绍就诊指南新闻动态名医荟萃护理园地党建文化人力资源健康百科 教学科研
版权:南京扬子医院
地址:南京市化工园区平顶山路21号 电话:025-57056503 苏ICP备17053488号-1号 技术支持:恒网